令计划应力推中国进步

17-02-2013 20:44:29
查看人数:(3139)

 

十八大之前,笔者曾在《令计划调动的另类解读》一文中,对法拉利车祸传言及胡锦涛爱将的政治前程进行了分析和预测,现在,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单出笼,令计划已在其中,这说明在海外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“法拉利事件”,也许真的发生过,但可能情节一半真,一半假,真假难辨,扑朔迷离,却杀伤力相当大,一方面表明令计划的政敌对其恨之入骨,对其进入中共决策层充满恐惧,另一方面也反证令计划的地位巩固,他由中办调往统战部履新是重用,而不是贬职,这预示习近平时代的治国理念会有改进,令计划及其掌控的统战部将发挥积极的作用。

毫无疑问,仇视和贬低令计划的人,一定是薄熙来的死党,我过去写过,不论胡锦涛的思想动机如何,他任职的最后时刻,一举拿下以薄熙来为首的杀人贪腐集团,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进步,就值得肯定,而令计划是他的主要助手,也就是说,令计划直接参与了薄熙来案件的处理,因此,薄及其死党对胡有所顾忌,对令就肆意枉为,借机报复,而北京法拉利事件就是一个阴谋,换言之,令计划的儿子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,薄及其死党为了权斗,手段极其卑鄙残忍,可以设想,他们如果上台,中国会是怎样一种可怕的情景。

海外媒体报道说,在薄熙来被免职后不几天,令计划的儿子令谷死于一场奇异的车祸,笔者看到连篇累牍的文字评述,也听到相互矛盾的各种传言,但职业习惯提醒我要小心求证,如今观之,可能的确发生了令计划儿子死亡事件,但情节被政敌夸大歪曲了,有报道说令计划的儿子酒后驾驶并玩两个美女,从生理常识的角度看,显然是胡编乱造,至于美女是藏族和维族等,想必有意挑起种族矛盾,企图利用这次突发事件,阻断令计划的政治前程,扰乱他分管的统战工作,但从公布的中央委员名单看,这一舆论围剿已宣告失败。

尽管在中共十八上,胡锦涛的报告老调重弹,平淡无奇,但党代表提案制,中央委员选举差额比例的明显提高,汪洋和俞正声等官员有关财产公开的言论,全体代表默哀,不提薄一波,等等,都显示了一些进步的迹象,假如令计划真的象海外某些媒体抹黑的那样,他当选的可能性就非常低,依笔者经验,象法拉利车祸这样的事件,在中共决策层一定不是什么秘密,只要有差额,就会有人出局,令计划当选,证明他在党内赢得了广泛的人心,不排除胡锦涛保他的力度,但令计划毕竟走完了正常的程序,因此,另一种传言就引起笔者的重视,也有待进一步证实。

消息灵通人士说,3月18日的车祸发生后,北京有关方面非常重视,进行了深入调查,发现死者的血液里酒精含量奇高,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,而令的儿子不喜欢喝酒;他的后脑部有明显的钝器硬伤,车上其他人的衣装是完整的,他是在结束一次同学集会活动归来的途中,遭遇不测的,他仅仅是送同学回家,根本不是什么玩“车震”,相关夸大其词的报道,通过海外某媒体出笼,进而“出口转内销”,恰好说明,这是一次为争夺权力,对令进行报复的重大政治事件,媒体的扭曲和渲染是车祸杀人的延续,其情节是悚人听闻的,其手段是血腥的,其目的是卑劣的,官员内斗,拿儿子出气。从这一点上,就足证薄熙来的余党和后台是贪恋权力,不择手段的恶魔,这与其在辽宁,在重庆的无法无天,徇私枉法一脉相承,薄熙来的倒台是中华民族之大幸。

现在看来,既使令计划不入常,也将保住统战部长的官职,在我看来,他提前交出中办主任的职权,传递给习的爱将栗战书,恰恰说明胡锦涛为习近平着想,其实,他任期结束之时,力阻薄熙来上位,已给习李趟地雷,以十八大为标志的中共又一次权力和平交接,显示了积极意义,有助于政局的稳定和民众的福祉,而令计划是一枚亮丽的棋子,按照习近平怀柔包容的治国理念,他走出了第一步,如果令进入中央政治局,就是小卒过河,将发挥更重要的作为;如果反之,除了表明退位的胡之影响力减弱,也显示令的基层任职经验欠缺,但不论如何,假如习近平不能大举变革社会,至少可以仿照胡耀邦和赵紫阳,宽以待民,不要使中国倒退,而了解薄熙来所代表的极左路线实质的令计划,就大有作为。他可能施展才华,精心运作,使统战部成为社会矛盾的润滑剂。

伴随中共十八大,党内两派都通过海外媒体放料而暗斗对手,表现了权力争夺的激烈程度,在笔者看来,这应当成为党内民主化的强大动力,我奉劝令计划不必在意他人的臧否,应当引以为戒,深刻反思,有则改之,无则加免,我不知道令计划的家人及亲友是否廉洁,但令想继续当官,必须象李克强那样严以律己,较之太子党,一些团派官员相对比较廉洁,应成为令计划的榜样。他必须明白,由于他得罪了薄熙来,今后将无时无刻不在政敌的放大镜下生活,只要廉洁奉公,自己就会立于不败之地,而且,更为重要的是,他的儿子死于车祸,并被流言中伤,他不能公开申辩,其心中痛苦,可想而知,这说明中国必须政改,我多次鼓吹党内派别斗争的公开化和合法化,用意和善意尽在其中,我不希望中国再发生法拉利车祸事件,现在,令计划已进入中南海的决策层,但愿他能化丧子的悲痛为社会变革的动力,积极力推中国进步。

2012年11月14日于多伦多大学梅西学院。
自由亚洲电台11月14日首发

万维网《姜记者博客》11月14日转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