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-03-18 《李克强口若悬河,反腐有多少“干货”?》

19-03-2013 05:21:38
查看人数:(2951)

 

姜维平

3月17日上午,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。我同步收看了风凰网转播的现场实况,如同身临其境,总的看来,不出人们所料,反腐倡廉依然是记者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,李克强做为目前中国历届总理中文凭最高的一位官员,确有惊人之语,其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,令以前的温家宝,朱熔基等黯然失色,但我认为,分析他话语中有关反腐的内容,用理性的筛子沉淀其中的“干货”,或许能窥视他的艰难处境和志在必得的信心,显然,在革命与改革并肩赛跑的关键时刻,历史给中共预留的时间已经屈指可数,假如李克强不能与习近平联手果断地推进政改,将失去良机,铸成大错。

在回答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记者提问时,李克强承诺要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,他说,你谈到理想,凡事想要做成的话,总是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作出可能的选择。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,当然也是简政放权。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,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、与社会之间的关系。说白了,就是市场能办的,多放给市场。社会可以做好的,就交给社会。政府管住、管好它应该管的事。

这句话已经清楚地界定了中共选择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政改,而是行政体制的小修小补,既使如此,他也承认,机构改革不易,转变职能更难,因为它更深刻。他说,我经常在地方调研的时候,常听到这样的抱怨,办个事、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,群众说恼火得很。这既影响了效率,也容易有腐败或者叫寻租行为,损害了政府的形象。所以必须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。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,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。

于是,他表示,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?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。这是削权,是自我革命,会很痛,甚至有割腕的感觉,但这是发展的需要,是人民的愿望。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,言出必行,说到做到,决不明放暗不放,避重就轻,更不能搞变相游戏。

这话当然显示了他的决心,其中的所谓削减三分之一,可以列为“干货”,因为他容易使人们找到考核官员言论落实情况的指标,不过,我要问,还有三分之二的审批权限,也就是说,官员贪腐还有三分之二的空间,想寻租还有较大的市场,怎么办呢?

谁都知道,权利是由官员去行使的,寻租是一种权钱交易的恶行,管住官员,才能限制权力,现在不是表象的有几多审批权项的问题,而是权力过于集中,没有制约监督的问题,说白了,经济上的多元化与政治上的一元化矛盾的问题,试问,政治领域没有引入竞争机制,如何制约贪腐呢?假如允许中共党内派别斗争公开化,合法化,或与其它党派展开透明的竞争,不仅能保证中共不溃败,而且能减少和杜绝贪腐,也利于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,看来,李克强还是在中共18大报告的框架里“壮士断腕”,虽然喊得响,但甩开膀子干很难,用左手断右手谈何容易?他至多在其任职时,以身作则,带动一班人比较廉洁,再抓一些贪官,缓解一下社会矛盾而已,恐怕无法从根本上治理各级官员的寻租行为。

在回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时,李克强又一次强调了新一届政府反腐败的决心,他说,腐败和我们政府的信誉应该说水火不容,中国政府反对腐败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,这里我也想表个态。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,己正,才能正人,这是古训,也是真理。自古有所谓“为官发财,应当两道”。既然担任了公职,为公众服务,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。我们愿意接受全社会、接受媒体的监督。

毫无疑问,从李克强本人从政经历看,他是廉洁奉公的,较之温家宝,他没有那么多有关家人贪腐的无法查清的丑闻,我不知道他在河南任职的实情,但由辽宁官场提供的信息看,他可以称为“做人先正己”的楷模,我也深信他所说的“为官发财应当两道”的古训是真诚的,不过,做为中国航程的领舵者之一,光自身正远远不够,因为如此大业,需要集体的合力和各级官员的自律,如果仅仅洁身自好,就是一个令百姓失望的总理。

其实,李克强既是才华横溢的博士,也是吃过苦,饱经风霜的“知青”,他心知肚明腐败的根源所在,只是身在官场体制之内而不能自拔,所以,他说,我们还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、不敢贪的反腐机制,但他没具体讲什么机制,比如,世界上风行的阳光法案,老百姓期盼了很久,但迟迟不出台,2010年我就发表了题为《公布官员财产应从政治局做起》一文,但没什么响应。当然,李克强,习近平,俞正声等廉洁官员不怕公布,但其他人同意吗?既便政治局统一了思想,他所代表的中央委员,候补委员,或各省市自治区的封疆大吏会赞成吗?因此,还得走内斗反腐的老路,故此,李克强说,让腐败行为、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,绝不手软。更重要的是,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,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,这也是把权力涂上防腐剂,只能为公,不能私用。

也许李克强自身也感到无奈,才做了一个具体的承诺,这一点应视为“干货”,他说,我们还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,造福人民,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,政府就要过紧日子。前一段我收到财政报告,1—2月份,中央财政的收入增幅只有1.6%,可以推想,未来财政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收入态势不大可能了,但是民生支出是刚性的,不能减,只能增,那就需要削减政府的开支。这里我们也约法三章,本届政府内,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;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;三是公费接待、公费出国、公费购车只减不增。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,一级做给一级看。

我想,李克强应当知道,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,比如约法三章吧,第一,盖了楼堂馆所,变通一下欺骗上级,就很容易蒙混过关,举例来说,90年代中期,薄熙来指示市政府投资建设了大连星海会展中心,老干部告状,朱熔基批示查办,但薄熙来强令大光地产公司的香港商人林某造假,以港方名义与中方合作,出具假合同,假报表,这样一来,就使这家典型的楼堂馆所变成了中外合资的招商项目,轻易而举地把朱熔基骗了,类似薄的官员比比皆是,李克强能斗过狡猾的下级吗?第二,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增不减,下面增了少报不就行了吗?反正统计局领导由地方官员任命管理,数字是小姑娘,可以巧妆打扮啊。第三,公费接待、公费出国、公费购车只减不增,那么,下级官员搞一些假发票找企业报销就足以应付,李克强再精力充沛,既使三头六臂也斗不过地方官的“地道战”。所以,这三条形同虚设,不如出台一条:官员财产公开制度,既所有官员每年应将个人财产情况刊登在同级媒体上,接受群众的监督,这样一样,就挽救了无数的贪官及家人,也免除了内斗受苦之忧。何乐而不为呢?只要把这一点利弊讲清楚了,就能说服下级广大官员。试问,假如90年代初,薄熙来任大连市长时,就在《大连日报》公布个人财产,并从善如流,能有今天可悲的下场吗?

由此,已经看出,以李为首的新一届政府还是穿新鞋走老路,反腐靠两点,一是“内斗”,二是“榜样引导”,前者不论抓多少老虎,苍蝇,老百姓也不尽信服,总认为有不公平的派别暗斗色彩,也会有一些冤假错案;后者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,但效果不大,比如,习近平出访轻车简从,不公款吃喝讲派场,讲享乐,近期中国各级官员有所收敛,连茅台酒热销都降温了,这当然应当肯定,但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的问题,只能使贪腐手段更狡猾,“裸官”更多,海外转移的不义之财更多而已。

总之,比对朱熔基和温家宝两人的誓言,李克强反腐的“干货”不多,想当初,铁面无私的老朱声称准备了一百口棺材,给贪官留着,但结果如何呢,有的贪官进了棺材,有的跑到了海外,老朱自身廉洁,对其也望洋兴叹;温家宝声称起诉美国《纽约时报》,但雷声大雨点小。家人贪不贪,也是雾里看花,不明不白的,“退隐林泉”成了笑料;李克强以神态动作尽显破釜沉舟的决心,但腐败这一亡党亡国的利剑还是高悬头顶,不能力除,不知道五年后中国会发生什么,也许一切依然如故,也许真的没有了“也许”。

2013年3月18日于多伦多大瀑布。

纵览中国网站3月18日首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