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3-10《由失联乘客翁美玲想到影星翁美玲》

09-06-2014 20:30:53
查看人数:(2332)

我这段时间不断浏览网上新闻,被马航MH370航班的失联事件搅得心绪不宁,《万维读者》的一篇文章转自国内《郑州晚报》,题目是《慘:河南失联乘客翁美玲,父母皆死于空難》,令我震惊,不仅是它的内容使人感叹再三,而且由此引发的旧事回忆,比对正在进行的有关马航的记者会,使我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,斗转星移,时间过去了近20年,但有的官媒记者好像还是那么浮躁而盲从,面对有关数百人生命的突发事件,一方面宣传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到位,而且,另一方面,有一些记者的报道云山雾罩的,有违职业道德,甚至越过了人类良知的底线,类似《郑州晚报》的这篇猎奇文章,就是典型的一例。

2014年3月10 的《鄭州晚報》文章说,翁美玲,與香港女星同名,失聯飛機名單中第177名乘客,曾被河南商丘一家庭收養,父母曾在一次空難中遇難。3月9日,鄭州晚報記者張錫磊通過與其共同的朋友獲悉,翁美玲在這個班機上,3月8日,此朋友陪同翁美玲家人到北京麗都飯店等候消息。據他說,翁美玲去馬拉西亞是考察,乘坐此次班機返回。翁美玲專門從事中草藥護膚品的生產和銷售,此次同行的一共13人。在新浪博主周方的博客中,有篇《為好友翁美玲祈禱》的文章,時間為3月9日,凌晨2時40分。

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一个故事,大概是在80年代后期,我在《大连晚报》的前身《棒槌岛周报》作记者,时年,我30多岁,正是意气风发,争强好胜的热血青年,我和辽大校友吴某分管文艺版的采编工作,当时,香港影星翁美玲正红的发紫,读者喜欢阅读有关她的文章,我和小吴也是“追星族”,整天都在报上寻找她的消息,有的转发,有的改写,再加上我们也去北京采访李谷一,刘晓庆,古月等歌星,影星,写稿和编稿一把抓,把版面搞得很热闹,所以,读者评价不错,周刊卖得也好,我们都觉得有面子,整天得意洋洋的。

与小吴比较,我守点规矩,不敢编造新闻,只是有点浮躁猎奇的毛病,可能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都是这样吧。记得有一天,听说翁美玲自杀了,我和小吴两人都难过了许久,有关他死的原因,香港媒体都有报道,如今不再复述,但由于当时没有网络,传闻被证实有一个时间差,小吴就鬼使神差地钻了空子,他随即发表了一篇对翁美玲的专访,称他在其死亡前的一周见过她,地点是在大名鼎鼎的大连棒槌岛宾馆,那时,海内外的文化界名人经常住在那里短期度假或公干,我曾采访过田华,张抗抗,邓友梅等许多人,有时与小吴同行,有时“跑单帮”,小吴交际广,人又精明而敢干,故此,我对他能专访翁美玲没有疑问,他的文章不长,才一千多字,但刊出后震动不小,因为他能在翁美玲自杀前采访她,记录其最后的心声,这是多么大的缘份啊,带着嫉妒和羡慕,我瞪了他几眼,问他为什么不带我?为此,耿耿于怀了几天。

那时,有关翁美玲自杀的事情的轰动性和引起媒体关注的程度,有一点类似如今的马航MH370失联客机事件,没想到,小吴没得意两天半就露了馅,一个香港知情者查证,翁美玲那段时间压根就没到过大连,这篇文章是一个虚构的“乌龙”,原来,小吴求功心切,为了猎奇而吸引眼球,满足自己的虚荣心,刻意编造了上述假新闻,而文字材料是根据上海《文汇报》的一篇介绍翁美玲的文章拼凑的,于是,在报社内部引起轩然大波,当然,总编是吴向春,书记是于清治,他们认为,党报是不能公开此事的,更不能道歉,但必须严肃处理,他们很生气,没开大会,只是内部小范围研究,低调地批评了小吴,然后,把我的最好的“搭档”调离工作了,当时他很狼狈,没和几个人打招呼走了,后来,却因祸得福,改做水产生意,成了大富豪。

显然,如今,我关注的不是他命运转折“歪打正着”,发财致富的哲理,而是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底线,这一问题同样困扰着官媒的老记,小记们,我不仅仔细阅读了有关马航的所有新闻稿和评论,而且观看了新闻发布会的视频,首先,我认为,有关方面不应当让记者和受难者的家属在一起开会,在特殊情况下,这是两个不同的群体,必须分开,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,各自视角不同,记者要告诉人们真相,而家属一般更关心亲友的下落,他们搅在一起,互相影响,很容易出问题,而且,一些记者不停地追问心绪不能,倍受煎熬的亲友,是不人道的,是有违职业道德的,必须明白,这与记者追问贪官是截然不同的,问贪官,他不讲也得问,而问亲友,必须考虑到他们心理承受能力,在那种情况下,是不能问亲友的,记者只能采访马航或有关部门。

我不知道,以前那么多新闻官哪去了,为什么不像组织“两会”新闻中心那样,去认真而人性化地协调这一活动,无疑地,大部份的记者胸前挂着采访“两会”的牌子,这没什么奇怪,记者就是追逐新闻的,当新的突发事件较之旧的更刺激,他们会见异思迁,但关健的问题是,这不是一般的突发事件,而是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解,事关机上数百人,尤其还事关正在焦虑等待中的亲友的身体健康,也就是说,记者笔下每一个字都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。所以,它又截然不同于翁美玲自杀事件,马航MH370航班失联涉及239人及亲友,而影星才一个人,也就是说,小吴编造的谣言只“忽悠”了影迷,而如今一些猎奇的报道却可能误导成千上万的读者,也可能伤害失联乘客的亲友们。所以,必须慎之又慎。

上述官媒的文章中稱,翁美玲為其後改的名字,“不知為什麼,我總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吉利。所以,我從來不‘承認’她這個名字,仍然堅持稱她為‘翁亞明’,她也從未表示不滿”。

《鄭州晚報》記者張錫磊的朋友介紹,翁美玲身世坎坷,有三對養父母,她和河南養父母的感情最深。而在周方的博客中,也證實了這點,翁的父母早年在一次空難中罹難,父母離世後,翁輾轉多家收養家庭,曾被河南一家庭收養,因家庭困難,後被山東一家庭收養。“她沒什麼學歷,但學什麼都非常快,腦子非常靈。她的第一桶金是在90年代中關村‘攢’電腦(當年曾流行個人自己裝電腦拿到市場上出售)賺的。據她說當時一台電腦可以賺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,她很快就靠‘攢’電腦賺到她人生中第一個100萬元人民幣。”10年前,成立中藥化妝品公司。在翁美玲的微博中,有這樣一段話︰河南是華夏文化的發源地,尊重河南就等于尊重你的祖先了。

显然,这篇文章自以为找到了聚焦点,它要告知读者,翁美玲的名字与自杀的影星一样,而且她的父母同样死于空难,这正是宿命论,是天定的,她也许是有这样的经历,记者没像小吴那样胡编乱造,但它寻找这样的素材,又发表在马航没有科学定论的焦虑时刻,有什么意义呢?把一个人偶然的命运结局,无限地放大和渲染,《郑州晚报》要引导读者懂得什么人生哲理呢?真的令人匪异所思。大概,时隔多年,地域不同,在现有的体制内,编辑记者都没有多少长进吧。一些记者们,面临如此严肃的主题,没有主动承担历史的责任,仔细地采访和调查研究,发表有助于拨开云雾的文字,抚慰受难者的心灵,弘扬社会的正气,而是起哄猎奇和胡说八道,帮了倒忙,与社会无益。类似的文字还有很多,比如,猜测飞机要攻击北京被军方击落;有的怀疑是“大老虎”被抓后的余党操控劫持;有的断言是“疆独分子”带上炸弹而同归于尽;甚至还有自认罪恶的所谓的“中国烈士旅”,等等,虽然,各种可能都有,但我还是依据上个世纪亲身经历的一段旧闻,奉劝记者们不要学习小吴,也不要仿照《郑州晚报》,在跟踪报道这一重大的原因未明的突发事件时,用职业道理和正义底线约束自己,不能写或不便写,沉默就是金。不过,网友周方最后还有点良知,他说,他曾用微信和翁美玲聯系,但尚未得到回復。無論如何,再次祈禱,希望明天能看見好友翁亞明奇跡般歸來。

2014年3月10日于多伦多。

香港《前哨》杂志2014年4期首发。